農業特產 > 美食 > / 正文
1.驢打滾:豆面糕又稱驢打滾,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。為何稱“驢打滾”呢?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,在黃豆面中滾一下,如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?!堆喽夹∈称冯s詠》中就說:“黃豆黏米,蒸熟,裹以紅糖水餡,滾于炒豆面中,置盤上售之,取名‘驢打滾,真不可思議之稱也。”
2.糖火燒: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寶,其中之一就是大順齋的糖火燒,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來訪的外國政要還特意帶它回國呢。
3.蜜麻花:又稱糖耳朵,因為它成形后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。
4.焦圈:形似炸面包圈,色澤深黃,形如手鐲,焦香酥脆,常作為另一種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兒的配菜食用。
5.馓子麻花:古代又叫“環餅”、“寒具”,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·谷部》中十分清楚地交代過這種食品的做法及特點,可見馓子麻花的歷史悠久。
6.艾窩窩:自春秋時代就已有的品種,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。原為“御艾窩窩”,后來在明代傳入民間,《金瓶梅》中記錄當時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窩窩。
7.螺螄轉兒:因其形似螺螄而得名,舊時小吃店常把當天售不完的螺螄轉兒,用微火烤干水分再賣,烤干了叫“干迸兒”,用于下酒,所以北京有句口頭語“干迸兒就酒嘎巴脆”。
8.芝麻醬燒餅:無需多說什么。它的一個兄弟“澄沙燒餅”倒有點意思,因為豆沙餡要從邊上露出一些,別名“蛤饃吞蜜”。
9.姜絲排叉: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,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。茶菜是滿族、回族禮儀性食品。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,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,然后才是冷葷、熱菜、甜食、湯等,一定按順序上?;刈迦瞬伙嬀?,但為了禮節,多以茶代酒,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。
10.糖卷馃:可以說是最具特色的清真節日食品,主料為山藥和大棗,皆有滋補作用,也是一道藥膳。
11.豌豆黃: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。豌豆利小便、止渴,和中下氣。按北京習俗,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。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,一直供應到春末。
12.硬面餑餑:是一種似燒餅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燒,入口有咬勁,微甜且香,用手一掰掉渣?,F在已經沒有了。
13.馬蹄燒餅:兩層薄皮,內空,形似馬蹄,現在已沒有售賣的了。
2.糖火燒: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寶,其中之一就是大順齋的糖火燒,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來訪的外國政要還特意帶它回國呢。
3.蜜麻花:又稱糖耳朵,因為它成形后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。
4.焦圈:形似炸面包圈,色澤深黃,形如手鐲,焦香酥脆,常作為另一種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兒的配菜食用。
5.馓子麻花:古代又叫“環餅”、“寒具”,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·谷部》中十分清楚地交代過這種食品的做法及特點,可見馓子麻花的歷史悠久。
6.艾窩窩:自春秋時代就已有的品種,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。原為“御艾窩窩”,后來在明代傳入民間,《金瓶梅》中記錄當時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窩窩。
7.螺螄轉兒:因其形似螺螄而得名,舊時小吃店常把當天售不完的螺螄轉兒,用微火烤干水分再賣,烤干了叫“干迸兒”,用于下酒,所以北京有句口頭語“干迸兒就酒嘎巴脆”。
8.芝麻醬燒餅:無需多說什么。它的一個兄弟“澄沙燒餅”倒有點意思,因為豆沙餡要從邊上露出一些,別名“蛤饃吞蜜”。
9.姜絲排叉: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,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。茶菜是滿族、回族禮儀性食品。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,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,然后才是冷葷、熱菜、甜食、湯等,一定按順序上?;刈迦瞬伙嬀?,但為了禮節,多以茶代酒,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。
10.糖卷馃:可以說是最具特色的清真節日食品,主料為山藥和大棗,皆有滋補作用,也是一道藥膳。
11.豌豆黃: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。豌豆利小便、止渴,和中下氣。按北京習俗,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。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,一直供應到春末。
12.硬面餑餑:是一種似燒餅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燒,入口有咬勁,微甜且香,用手一掰掉渣?,F在已經沒有了。
13.馬蹄燒餅:兩層薄皮,內空,形似馬蹄,現在已沒有售賣的了。
猜你喜歡
- 04-11波士頓親身體驗網上熱捧的泰國菜
- 04-11經典小吃麻辣小龍蝦
- 04-11廣式香腸月餅
- 04-11太原面,面食上的技藝與溫情
- 04-11成都小吃擔擔面
- 04-11自制沙琪瑪
- 04-11章魚小丸子
- 04-11鮮肉酥皮月餅
- 04-11瓊海名小吃雞屎藤粑仔
- 04-11香港特色小食,物美價廉的茶餐推薦
- 04-11韓國人獨愛路邊簡陋小吃攤
- 04-11咸蛋黃焗鍋巴